艺术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,文化在舞蹈的世界中悠然流淌。2024年12中旬,舞蹈学院2022级研究生的毕业专场汇报演出在4号楼702黑匣子剧场依次上演。每位研究生根据自身研究课题进行创作。此次汇演汇聚了学子们多年的艺术积淀以及他们的心血与智慧,呈现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深度的舞蹈作品。
节目简介
一、《Nia虎说》
编导:苏子涵 导师:梁伟 演出时间:2024年12月9日 14:30
陕西凤翔彩绘泥塑,又称“泥货”、“泥活儿”始于先秦西周时期,流传民间 3000 年之久,是我国至今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。而其所有泥塑作品中,尤以泥塑虎最具代表性。因此,本晚会以泥塑虎为主要形象,而晚会名称中的“Nia”,则取自凤翔当地方言中的语气词。 本晚会提取泥塑虎绘色中的典型色彩并结合陕西人生冷蹭倔的性格,通过舞蹈呈现出六只不同色、形、性的泥塑虎,舞虎之形表其意之彩。
二、《延安的色彩》
编导:李松沛 导师:陈娜 演出时间:2024年12月9日 15:30
《延安的色彩》将作品分为三个篇章,也就是三个色块,分别是灰色、金色和红色。编导以当代人的视角贯穿其中,根据舞蹈特性和大众心理这两方面以“爱国形象”为契机,沿着“延安的三种色彩”进行塑造。反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“延安形象”和“延安精神”。灰色代表革命历史苦难岁月印记的重现,金色代表根植于黄土文化之上河岸儿女难以割舍的土地情怀,红色代表薪火相传的红色革命精神。
三、《亦诗亦舞》
编导:王振豪 导师:宁波 演出时间:2024年12月9日 16:30
在《唐诗“意境”编舞实践研究》的研究方向下,确定小舞剧名为《亦诗亦舞》,小舞剧分为三个视角切入展开,分别是“亦情”、“亦景”、“亦人”。小舞剧《亦诗亦舞》分别以:《序》、《静夜思》、《侠客行》、《华岳仙掌》、《将进酒》、《风别柳》、《清平调》、《尾声》八个小作品组合形成。试图通过在唐诗意境中找到对位现今社会的精神情感,以践行“坚定文化自信,发展传统文化”的方针,以艺术作品的形式激发当今人民精神家园的回归。
四、《歲岁》
编导:杨帆 导师:王鹏 演出时间:2024年12月9日 17:30
《歲岁》是基于旋鼓舞道具的寓意探究。搜集、提炼旋鼓舞道具的文化内涵及意义、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创作。深入研究其核心动律,当代舞语汇融合“旋鼓舞”的典型动作动律“旋鼓”、“转鼓”转换为身体动律进行编创,将武山旋鼓舞这一民间“非遗”文化,进行舞台化的当代创作。在“祭祀”形式之中表达内心愿景的意象。在铮铮鼓鸣中开启岁月更迭、生命轮复、九州太平、岁岁平安。
五、《行行重行行》
编导:郗静琳 导师:宁波 演出时间:2024年12月10日 14:30
作品《行行重行行》紧密围绕“以古诗词为蓝本的舞蹈‘情境空间塑造‘创作研究”这一研究主题展开。作品以一个人、一个框架为主线,借助框架搭建的空间,呈现了在前进路上探索、被束缚、犹豫纠结、被打破以及重新整理再出发的五个作品。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拥有一个自己构建的空间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既能体验到“众草穿沙芳色齐,踏莎行草过春溪”所体现的对未知的探索与向往;也能在遭遇困难、挫折时,感悟到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所传达的信心和决心。在继续前行的道路上,我们会如“梨花细雨,柳絮风轻”那般犹豫不决,也会经历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的落魄。然而,即使身处“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之中,我们也从不缺乏收拾行囊、重新出发的勇气。
六、《诗意·诗经》
编导:张晓帆 导师:陈娜 演出时间:2024年12月10日 15:30
舞剧《诗意·诗经》以《诗经》中“赋、比、兴”手法与舞蹈编创思维的相关性入手,借鉴“赋比兴”文学创作的手法、情感性、思想性以及审美特征进行分析,从《诗经》中研究文学创作形象并寻找舞蹈创作题材,结合诗词与舞蹈的共通性,在尊重诗中文本的内涵基础上,加入编导个人的理解与思考,用舞蹈思维进行舞蹈化的解读与重构,以“赋”为情感的起点,由此再发展到“比”借形喻意,最后进入“兴”营造的意境。
七、《酿·韵》
编导:高晋华 导师:王鹏 演出时间:2024年12月11日 14:30
《酿·韵》是基于左权小花戏的舞蹈实践研究。深入研究其动律、体态、步伐、扇花等,进行动律的解构与重构、性格的转化与重塑、形态的传承与创新,并结合古典舞及当代舞语汇来编创,展现手工酿醋中“蒸、酵、熏、淋、陈”几个步骤。承载匠人对工艺的坚守,是一种文化的传承,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,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,不断回味来自大自然的纯粹与岁月的韵味。
八、《合·和》
编导:刘叶婷 导师:宁波 演出时间:2024年12月11日 15:30
中国古建筑“气韵”舞蹈作品《合·和》,是探究中国古建筑“气韵”出发的编舞实践研究,晚会起名为《合·和》,第一个“合”聚焦于中国古建筑的物质载体,从建筑的结构和形式出发, 找到一种气韵感从而催生出具有合和之美的古建筑舞蹈状态。第二个“和”是找寻人和建筑的一种共同的诉说状态,是在建筑审美到人体转换之后,在“我”认知下的建筑“气韵感”及“生命节奏”的体现。
九、《唐代绘画女性形象系列作品创作实践》
编导:赵仟琳 导师:李颖 演出时间:2024年12月11日 16:30
《唐代绘画女性形象系列作品创作实践》专场汇报是从唐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出发,通过对前朝、胡风、蛮夷三个层面对唐代女性形象生成的影响进行分析;运用从图“像”到形“象”的编创方法对画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择取,编创;进而形成唐代不同时期女性所呈现出的风格样貌。
十、《广陵绝响》
编导:史宏祥 导师:李颖 演出时间:2024年12月11日 17:30
小舞剧《广陵绝响》将“竹林七贤”代表人物之一嵇康作为核心人物,并借以当代“嵇康”的视角开启古今时空的交流与对话,重塑琴曲《广陵散》的绝响之因果。舞剧以多重叙事语言的探索创新为目标,以鲜活的士人艺术形象为载体,通过竹林七贤的群像与嵇康典型性形象事件的交织构建,以舞蹈形塑中国士人高尚的情操和高洁风骨。